供應商永續管理風險
首頁»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公司治理面向»供應商永續管理風險
供應商永續管理風險
- 供應商未能符合永續規範,有違反勞工道德、職業安全、環境保護以及負責任採購之事項,致使該公司因違規營運中斷,間接造成公司斷鏈:
- 組織調整與政策建立
- - 變動組織,將「綠色產品暨供應商永續管理委員會」變更為「供應鏈永續管理小組」,以更具即時性與靈活性的小組形式,推動與執行供應商管理事項。
- - 修訂供應商永續行為準則及供應商永續承諾書,以更符合永續政策與市場趨勢。
- 供應商盡職調查體制建立
- - 嚴格依照「OECD礦產盡職調查指南」、RMI(Responsible Minerals Initiative)制定之「CMRT( Conflict Minerals Reporting Template)」、「EMRT(Extended Minerals Reporting Template)」等框架及客戶要求,執行負責任礦物採購盡職調查。
- - 要求供應商簽署負責任採購礦產聲明書,並在負責任採購報告系統提交證明及報告,以確保未使用衝突礦產。
- - 推動人權盡職調查,建立自評表單要求供應商填寫,以避免供應鏈觸犯人權法規以及客戶究責。
- 供應商溝通與訓練
- - 透過教育訓練並與供應商維持良善溝通,嚴格要求不得使用衝突礦產,並告知若未能合規之後果。
- - 舉辦供應商大會宣導說明RBA之規範內容,並鼓勵供應商加入RBA與公司建立連結。
- 供應商稽核及管理
- - 定期與供應商溝通,協調應遵守項目,進而要求其依此規則去管理其供應商。
- - 鼓勵供應商接受RBA VAP之稽核,並實地稽核供應商,確保符合RBA之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