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永續策略方向與目標
首頁 » ESG » 年度永續策略方向與目標
一一四年度永續策略方向與目標
- 一、永續策略方針
- 本年度依據政府、客戶、投資人及影響投資決策之國際具代表性之ESG index指數評分內容(DJSI及MSCI ESG等),並輔以RBA要求,由幾年前多著重企業人權管理,到近年導入環境與公司治理管理要求,及正進行相關工作之IFRS企業永續資訊揭露準則之內部永續風險調查評分結果,分析出公司內部較具風險之環境、社會及治理面向議題,共整理出下列六項企業永續管理方針,從114年度開始,作為企業永續策略方向,並預計於114年八月揭露相關成果於金管會要求之企業永續報告書中:
- 協同委員會職能,驅動永續指標目標達成: 為確保企業在永續發展中穩步前行,廣達將持續強化永續策略指標目標的確立與執行。根據國際性ESG指數(如DJSI、MSCI等)的要求,我們將明確設立短、中、長期的永續指標,並將其納入組織績效評估體系,以提升對客戶及市場的透明度、符合IFRS揭露準則,確保明確揭露氣候目標及跨行業指標的要求。有助於廣達更好地統整永續發展計畫,整合資源、符合所有法規要求、降低潛在風險、提升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並且為了使實踐永續發展,我們也會將永續指標融入營運管理與績效考評,透過工作與永續指標連結,健全企業永續發展並將永續概念融入同仁之核心價值。
- 完善企業永續風險管理架構與執行: 永續風險管理範疇涵蓋多個方面,主要包括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三大領域,而近來國際趨勢紛亂,地緣政治、通膨、能源危機、供應鏈斷鏈等永續風險劇增。故對於客戶而言,供應商應建立完善的營運續計劃 (BCP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而對於企業本身,則應識別及管理潛在永續風險的項目,並結合財務等面向,以降低整體衝擊並確保企業能夠長期穩定發展。
- 促進人才永續,提升企業永續競爭力: 以人為本是企業永續基礎的核心目標,且隨著國際性永續指標(如DJSI、MSCI等)對企業永續的評估愈加重視人力資源與人才管理項目(包含DEI, TIFD等),如何落實企業永續文化變成員工的價值主張(Employee Value Proposition, EVP)是企業未來的重點項目之一。包含在人力資源的訓練與人才培訓上拓展永續思維,系統性的引才留才方案,營造多樣、平等、包容的工作環境、增進員工的福祉等等,以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實現長期的人才永續發展。
- 以淨零碳排為目標,執行節能減碳及低碳創新工作: 廣達於2024年通過SBT,且為因應主要客戶對於淨零碳排與法規要求,如何規劃與落實公司內的節能減碳及在產品設計、選料、供應商碳排管理及製程上的低碳作為將是未來幾年需要面對的巨大挑戰。低碳創新為企業轉型策略的一個重要方向,以碳排放減量驅動創新方法,並對公司整個價值鏈和供應鏈生態系統進行全面的評估及要求,以滿足客戶、政府及投資人對公司本身的ESG目標,創造新的機會與競爭力。
- 推動供應鏈永續管理,擴大盡職調查項目: 為降低企業永續風險並符合各利害關係人(如客戶和政府法規)的期待,提升供應鏈的永續韌性和降低永續風險是負責任採購的重點。因此,我們將要求供應商進行有關人權、營運、材料和環境議題的盡職調查,透過這些盡職調查,企業可以確保其供應鏈的永續性,並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此外,我們也期望透過供應商數位轉型平台,提供永續供應鏈的發展目標和管理方案。
- 永續資訊管理系統智能化: 廣達將專注於建立與優化永續資訊管理系統,確保企業能夠高效、準確地收集、分析及報告各項永續數據。透過先進數位平臺整合數據收集與分析,將提升永續指標的追蹤與透明度,支持內部決策與對外部揭露,並加強價值鏈間資訊揭露以促進協作,強化公司在永續發展上的競爭力。
- 二、永續目標
- 協同委員會職能,驅動永續指標目標達成
- (1) 根據國際永續標準(如DJSI、MSCI等),設立具體的短期、中期及長期永續指標,並確保目標可以量化或質化衡量。
- (2) 促進各部門協作,共同制定與執行符合公司永續發展需求的指標目標,並且將永續指標融入營運管理與績效考評,透過工作與永續指標連結,健全企業永續發展並將永續概念融入同仁之核心價值。
- (3) 定期檢視永續策略與指標達成情況,根據內外部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與優化,保持目標的前瞻性與實際可行性。
- (4) 參照IFRS等國際性揭露準則揭露短、中、長期目標與執行成果,確保所設立的永續指標符合行業標準,並能及時調整以應對外部規範變化。
- 完善企業永續風險管理架構與執行
- (1) 識別內外部對公司可能產生的所有風險(如治理風險、策略規劃風險、營運風險、法遵風險及財務風險),並透過成立公司治理小組,完善風險管理之功能權責及工作項目,以確實管理永續風險並符合IFRS風險揭露。
- (2) 建立程序文件並執行風險管理流程(如: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策略擬定、風險因應與監控、報告與揭露等)。
- (3) 風險管理範疇延伸至全集團,全面涵蓋各業務單位與運營環節,以更有效識別、評估及應對各種潛在風險。
- (4) 通過持續的風險評估和管理,不斷改進風險管理的效果,以實現組織的永續發展。
- 促進人才永續,提升企業永續競爭力
- (1) 發展員工潛能,吸引與留任人才,增進內部人才流動率,以創造公司競爭優勢。
- (2) 建立系統化訓練,培養具備核心價值與多元跨界之人才。
- (3) 依各部門需求設計永續發展之教育訓練教材,加強永續意識。
- 以淨零碳排為目標,執行節能減碳及低碳創新工作
- (1) 透過研發和應用低碳技術,降低產品和服務的碳排放,並提高能源效率。
- (2) 依據客戶需求,系統化推動循環經濟,使用再生能源、可回收材質,生產環境友善產品,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 (3) 通過對供應鏈的永續管理,確保供應商的環保和社會責任,並推動供應商實施低碳和綠色的生產方式。
- (4) 持續關注產品研發之綠色政策與研發方針,以創新研發滿足客戶綠色產品期待,進而從中找出新契機與轉型機會。
- 推動供應鏈永續管理,擴大盡職調查項目
- (1) 持續關注並遵循國際公認的供應鏈管理規範和標準,如聯合國全球契約、OECD導則等。
- (2) 透過盡職調查,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讓企業能夠更好地了解其供應鏈的運作情況,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風險,如勞工權益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等,並採取措施降低這些風險。
- (3) 持續提升負責任採購(如:礦產、人權、環境生態等)盡職專案的管理系統與品質。
- 永續資訊管理系統智能化
- (1) 完善碳盤查、能源管理與產品碳足跡之資訊系統資料庫,透過數位管理,落實環境政策與承諾,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 (2) 完善供應商永續scorecard與彙整供應鏈盡職調查體系,統一由數位平臺管理供應商永續資訊。
- (3) 統整一永續數據管理平台,數位化管理各項永續指標數據(如碳排放、水資源使用、員工福利等)的收集、分析與報告流程,提升數據的準確性與透明度。